第(3/3)页 两个都是中文,只是写法不同而已。 对苏诚来说,就差不多是这样的感觉,只是写法不同而已。 因此,在翻译资治通鉴时,苏诚就没有怎么花费脑细胞在将汉语翻成布列颠尼雅语上面。 苏诚只是扫一眼,脑海里面就能自动生成布列颠尼雅语的版本。 那名黑袍人让苏诚他将资治通鉴翻译成布列颠尼雅语,那便说明了那名黑袍人口中的“这套书真正的主人”,应该就是一名布列颠尼雅人。 因此,花费苏诚最多脑细胞的,还是在“想办法让布列颠尼雅人也能够看懂”的这一点上。 资治通鉴,毕竟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文化的史学著作,就算是将资治通鉴全文翻译成了布列颠尼雅语,但里面的很多内容,布列颠尼雅人也不一定能够看懂。 因为文化的不一样。 所以,在将这资治通鉴翻译成位布列颠尼雅语的同时,苏诚还要写各种各样的注释,甚至还要画地图,来帮助阅读这份译本的布列颠尼雅人,让其能够看懂并理解里面的故事内容。 如果不是因为写注释以及画地图花费了苏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不然苏诚还能更快一点。 不过,2个多月翻译了近80万字,苏诚对这个成绩已经非常满意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