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闻言,韩非轻轻一笑,「今日朝中无事,郑先生家中做客,四哥庶务繁忙,怎么也到这里来了?」 韩宇面不改色,他看了眼房顶上的大洞,从上面透进来的光让这大堂更加明亮。 「城中刺客一而再罔顾城守存在,我怎能坐视不管?不过,郑先生人没事就好!」 韩宇走到两人身边,张良在一旁侍立。 后面来的人每一个都透露出关心的意思,但是出于什么目的的关心,就不清楚了。 郑泽不想管那些,既然韩宇来了,也不会薄待对方,毕竟是好感度加过一的人了。抬起手示意这位尊贵的公子入座,随即将目光放在张良身上。 「张小先生又是为何而来?」郑泽问道,他肯定不是以韩宇门客的身份而来的。 闻言,不仅是他,韩非也看向张良,他心中已有所猜测。 当着两位公子的面,张良十分稳重地双手交叠,大拇指朝上,向几人行了一礼,随即缓缓说道:「先前在路上巧遇四公子,得知也是来找郑先生,四公子盛情,与良同行。今日前来,是替人向郑先生送拜谒名刺。」 闻言,在场的几人目光同时放在他的身上。 儒家掌门弟子来到新郑,这不是一件大事,但也不是小事。 对于民众而言,他们并不关心这些,只关心明天吃不吃得饱,今年入冬穿不穿的暖。 但是王侯公卿,则会在保持的同时,思考它背后的意义。 只见张良拿出一块薄薄的木片,上面刻着拜见之人的身份、名字、抵达时间、陪访之人。 接过木片,只是略看了一眼,郑泽挑了挑眉,见微知着,从这些细节之中,可以判断出这位儒家的伏念先生对于礼仪的看重。 名谒名刺的出现,是儒家推崇的礼仪代表之一,这是文明的交往,展现出对被拜访者的尊重。 将木片放在桌桉上,郑泽没有意外,这位未来和张良他们并称为「齐鲁三杰」之首的伏念先生,已经在齐鲁之地小有名气了,儒道之风尽显无疑。 韩宇和韩非都将目光放在郑泽身上,他们俩都清楚儒家是为何而来,于是很好奇郑泽的选择。 毕竟,据说有道家、墨家之人还在路上。 紫女也是面露好奇,直至此刻,才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郑泽处于新郑的风暴中心。 郑泽目光不动,轻轻说道:「儒家之人前来拜访,我本欲扫榻相迎。只是家中陡生变故,担心怠慢了客人。还请张小先生代为转达,不如就将会客之地,定在紫兰轩。名刺所录之时,我将在紫兰轩等伏念先生。」 张良愣了一下,他也注意到郑泽家屋顶的大洞,时常跟随韩非出入紫兰轩的他也没有多想,只是点了点头。 他认真地回道:「良必将先生所言悉数传达。」 张良得到了回应,没有在此地逗留,向郑泽提出告辞便离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