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求订阅)-《文艺崛起》
第(1/3)页
正在食堂刷手机的其他参赛者看到网友转载的这幅下联,也都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到现在还对这个上联没有任何理解,甚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呢!
众人打开李圣哲的微博,看着这副楹联的下联,他们也看不懂,一头雾水。
这什么下联?
这到底什么意思?
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啊!
朴灿烈和几个成就比较高的楹联高手都盯住了下联,若有所思,试着念了好几遍却没有念出来。
不对吧?
这下联对上了吗?
他们也不清楚了,上下联都似乎非常隐晦,他们很难判断!具体如何,还要请教了出这幅上联的原作者余震国老师!
“这上联肯定没那么简单。”
“这是瞎写瞎对啊,长长长长长?什么跟什么啊!”
在众人议论时,不远处坐在一起的几位评委老师也看到了李圣哲的这条微博,余老微微眯起了眼睛,道:“这小伙子你们谁认识?”
“额,余老师您不认识。这是我们华夏最年轻的金牌词曲创作人,也是前一阵扶老人的那位小伙子!”作为余老师边上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华夏评委,向余老师解说道。
“哦?原来是他啊……”余老师好像想起了一些事,接着道:“有机会倒是可以交流一下。”
余老师的话让身旁的众人心中一惊。
要知道余老师在业内可是号称鬼才的人,他不是帝都文联也不是帝都作协的。
而是华夏共和国作协委员,声望很高,擅长出一些刁钻的题目,不止是楹联范畴。
就连往年的高考试题,他也是其中的出题人之一。
他给的题目,一般都不是让人拿分的,而是为了拉开优等生和劣等生差距而拉开分差的。
这次他出的题好多参赛选手都放弃了,里面不乏优秀作家和大学教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