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既然如此,时非笃只有干脆认错,及时止损,避免自己被狄丹青,或者更准确一些,是顾盼兮,继续往坑里带。 狄丹青本来准备好的,继续反驳和指责时非笃的说辞,都因为时非笃的干脆认错而派不上用场了,不由得结巴了起来,说道:“既然……既然……咳咳,既然吴王都这般认错了,老臣也不应该继续深究,就算了吧!吴王快快请起!” 狄丹青连忙将时非笃扶了起来,时非笃乘势说道:“本王已经明白了,这世间确实有重情重义如老将军和狄家军兵士之人,会不惜冒着性命危险,背负同伴的尸体回乡安葬,让他们能够落叶归根。只是……” 时非笃话语中带着机锋,眼神之中也透出不甘于就此败在顾盼兮手下的执着。 “只是,老将军和狄家军兵士,毕竟都是忠义之士。而袭击赵王府的那些匪徒,不过是下作残暴的鼠辈,他们怎么能跟老将军和狄家军兵士同日而语?他们又怎么可能有着老将军和狄家军兵士的重情重义?” 时非笃这个问题,总算是回击到了点子上。这下轮到忠直不擅长于机锋的狄丹青哑口无言了。 时非清虽然有足以反驳的说辞,审时度势,却清楚自己不能跳出来。 要知道,这场骚动,时非清和顾盼兮是当事人,狄云龙也是当事人。眼下狄云龙身死,自然改成了狄丹青背负责任。换言之,在这场朝堂之上,时非清、狄丹青和时非笃所说的,都是公事。说公事,就有说公事的规矩。 昔日狄丹青因为顾盼兮的死,快马加鞭赶回乐安府中,向时非清表示愿意助他一臂之力,那是于私,叫做“交情匪浅”。 可是今日若果同为当事人的时非清,在狄丹青跟时非笃的公事对峙之时,跳出来为狄丹青说话,那就是时非清和狄丹青“结党营私”! 其中利害,时非清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就算心里有千言万语,也只得沉住气,不做声。 可是时非清不做声,狄丹青就为难了。他的说辞,都是顾盼兮准备好的,只是顾盼兮固然神机妙算,但也只是人,不是神,不能算无遗策,做到滴水不漏,这就导致眼下的狄丹青,在时非笃的攻势脱离了顾盼兮原先预备的框架后,就变成了孤立无助的一个人。 只是,在这个朝堂之上,跟狄丹青结成一伙的,可不止时非清一个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