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八章 头疼的契丹-《北赵帮扶计划》


    第(2/3)页

    为首的何至卿皱起眉头,根本不顾及会不会触到皇帝的霉头,上前一步躬身启禀:“陛下,国有词家,盛世添花固然欣喜。然于国力却不多大作用,望陛下且收起心思,六殿下那三国优劣论才是强国指路之道。”

    “咳咳。”赵奢脸色一红,有些得意过头了,自己这帮手下也是,就不容朕多高兴一翻?直接添堵,“何爱卿说的是,就众卿家看来,这三国优劣论说得可有道理。”

    见皇帝醒悟,何至卿不为己甚,退回到自己的位置,让给同僚发言。

    “字字玄机,头头是道。”中书令吴书上前一步拱手,抢先发声,“六殿下如洞若烛火,看得明明白白,纵观赵唐燕三国百年来战争交往。南唐令出多门,门阀节度使暗中串联,朝廷有心无力。屡次进犯连大江上解烦一军都无法突破,不足为虑。”

    “西燕侵犯势头十足却后继无力,秦凤路,永兴路二路军民众志成城,誓死抵抗。不知搅碎了多少尸骨。如今二路堡垒遍地,边民成军,足以抵挡西燕军司。西燕虽不时入侵可不得前进一步,可严防之放置一边。”

    “我大赵虽然四面皆敌,百年以来可有陨落之忧。足见我大赵得天时之稳。”皇帝赵奢脸红了红,知道吴书故意没提二十年前的伐燕之败,给皇家留着面子。

    “故臣以为,六殿下先北之策乃金玉良言。东北契丹实力远远弱于我大赵,之所以没被我大赵远驱大漠,一是契丹一直与西燕同气连枝,互相呼应。二来也是我大赵不甚重视的原因。认为契丹不过一地之患,过于轻视。结果就是这小小的契丹每每关键时刻就跳出来牵制我大赵兵力,让人烦不胜烦。”

    吴书刚说完,中书左臣薛令出列点头赞同自己的顶头上司说道:“现大赵东北虽有长城在手,可当地气候寒凉,土地贫瘠,军民甚少。长城防线也是年久失修,契丹年年寇边掠劫,不停再放我大赵之血。微臣也赞同先解决这最易解决的契丹为上。”

    “唔。众卿之言有理。可有什么方略?”赵奢点点头认可了上书房五大臣已经统一的看法,问到。

    “可学秦凤路,永兴路二路做法,修筑堡垒加强兵力步步为营,蚕食契丹的休养之地。”尚书右丞张留提议道。

    还没等皇帝发话,何至卿就苦笑着摇头说道:“不可,秦凤,永兴二路修筑堡垒就已经让户部叫苦连天,头疼不已。要是在上京州与东京州再次修建堡垒,怕朝廷负担不起。户部要撂担子不干了!而且驻守的兵员又从何而来,再征兵?户部的日子真的不用过了?”何至卿一直以来就是负责国内的粮商一事,户部的底子如何,他一清二楚。

    “那又当如何?”皇帝皱着眉头问到,户部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再在那里修堡垒,还要一直修出去用来控制地盘,朝廷真的负担不住。至于加税这个想法从来就没在他脑海里出现过,五大臣们也无人敢提。

    众人相顾无言,契丹盘踞长城以外已经多年,能解决早就解决了。不是打不过,无论京四军调那只军队都能把契丹打得满地找牙,特别是神武军,更是追着契丹打。只可惜契丹从来不与你正对面的硬碰,你来我走,你走我再上。弄得大赵完全没脾气。再加上契丹又不同于中原的任何一个国家,完全没有驻地一说,就连皇仗也随水草而迁移,想打都不知道怎么打。贸然出兵,打掉一两个部落于大局无补,徒耗钱粮。

    常驻边军嘛,一个是财力上吃不住,毕竟还有南唐与西燕这两个有可能覆灭大赵的生死大敌在那杵着,对比之下,契丹不过是时不时来你家偷些东西的小偷,无伤大雅。而南唐与西燕就是时刻想把你全家砍死的强盗了,谁重谁轻一目了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