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三章 祭祀-《北赵帮扶计划》


    第(2/3)页

    老子英雄儿好汉,冯璋的儿子向皇帝证明了自己并不需要什么照顾。冯璋死时,其子冯立当时也在军中与父征战,神武军被围,南唐军队怯阵退于后方,父亲死于自己眼前。眼看就要全军覆灭。

    冯立临危受命,全军素缟,抛弃所有锱重,自己带着一口薄棺材放置自己父亲,背着棺材上马作战,大破人数倍于己方的异族军。一时间背棺将军大名威镇西北。

    此战胜后,当时神武军十不存一,冯立拒绝了赵皇归乡守灵的体恤。随身携带自己父亲的灵位重组神武军,这才有了现在神武军的前身和特色。全由当年战死的神武军后辈组成,极其团结铁板一块。

    大赵正式定鼎后受封淇国公,与国同休。说起来,冯立才是正宗的第一代淇国公。可惜其后病死于平叛途中。

    第三代淇国公冯沐有些特殊,秘档里记载其人最爱的读书。还考取当时的刚开始不久的科举,弄得朝廷官员哭笑不得。怎么安排这武将世家出来的文臣?

    后来还专门出了个律法规定朝廷爵位继承人不得参加科举方才没闹出那么多笑话。

    只可惜天妒这位文武双全的英才,还未展现自己的才华年纪轻轻死于战场流弩。

    第四代淇国公幼年失枯,为人最是中正平和。最大的贡献就是确定了神武军的性质,力排众议把神武军转化成一支骑兵部队,研究异族西燕骑兵战法,成功把神武军改造成一支不弱于西燕铁骑的游骑兵。出征西燕时,一场小规模冲突中中伏自刎。

    第五代淇国公就是冯舞的爷爷冯颇。比起先辈算是命长的,只可惜估计冯颇自己都不愿意活这么久。一块还没有刻上名字的牌位孤零零放置在第五排。正是冯颇这位沙场老将为自己准备的。

    第六排反而有两个牌位,是那么的刺眼。正是冯舞的父亲与伯伯,战死于十多年前的伐燕之役。

    赵铭惊恐的发现,淇国公每一代都是人丁单薄,而且每一代的家主都不是寿终正寝,要不是直接战死沙场要不就是病丧赴战途中,这一代更是达到了高峰,眼看就要绝宗了。难道这是淇国公一族的宿命,这样老天未免对其太不公平了吧?

    如果用最大的恶意来猜想,是不是正因为冯家历来把握着神武军的军权所以才会每代家主死于非命?如果真是这样细思极恐。我的祖宗啊,你们手段不会如此险恶吧?

    除此之外,堂内的两旁还有放慢了一些规格小一点的灵位,赵黄张李各种姓氏都有,大概是随着淇国公战亡的家将们,放置于其中共享香火。以赵铭阴暗的心理来看,怕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宫内也有类似的地方,名曰英灵殿。仿照前唐的凌烟阁,为各代赵皇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死后才有资格入驻其中,赵铭在其中就发现过历代淇国公的名字。

    收买人心的效果相当不错,民间就流传着生做三公,死入英灵的俗语。死后灵位能进入英灵殿可是作为人臣莫大的荣耀,值得在自己的族谱上大书一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