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考举(三)-《我是刘病已》


    第(3/3)页

    不用看,此人必定是来自鲁地的儒家派系。

    鲁儒在汉室诸多的儒家派系中,属于最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鲁儒的名声。即使是在儒家内部,也是臭名昭著!

    尤其是燕诗派系和新近崛起的公羊派、谷梁派。是恨不得食鲁儒之肉!

    为什么?

    因为就是这帮家伙长久以来上跳下窜,嘴上不把门。搞的儒家五十多年来,竟然没有出过哪怕一个重臣!

    这也就罢了!

    这帮家伙自己当不成官,还不让别人当官!

    当年,叔孙通投太祖高皇帝,高皇帝不喜叔孙通穿的儒袍,甚至非常厌恶。

    叔孙通立刻换下儒袍,穿上高皇帝喜欢的短衣,于是,高皇帝龙颜大悦。

    结果。鲁儒门不干了,各种喷和看不起叔孙通。

    当年,叔孙通因为受命高皇帝,起草汉室的各种礼仪和制度,考虑到鲁儒派系是最懂周礼的人群,叔孙通狠下心肠,把脸皮丢掉,低三下四的上门去请教。

    结果,这帮鲁儒张嘴就是公所事者十主。皆面阿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表面上这帮家伙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任何人只要翻开史书,就能看到,这帮家伙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心里的怨气。

    怨气从何而来?

    一者,刘邦当时刚刚举兵数十万,包围鲁地,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二者,在一年前,这些家伙刚刚灰溜溜的从长安滚回去。

    此刻见了叔孙通身居太常,食禄两千石,心里头满满的都是酸水呀!

    但,偏偏这帮家伙掌握着儒门的道统,而且人多势众,就算是儒门内部,其他派系再怎么对他们不满,也只能帮着打圆场。

    毕竟,要是把鲁儒们的皮给拔了,不管是燕诗派还是公羊派,都讨不到好果子吃!

    当年叔孙通就说了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是真不知变通吗?

    这就只有鲁儒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这五十多年来,鲁儒们就是儒家内部最顽固最保守的循古派。

    他们什么事情都想往上古扯,甚至还有人鼓吹井田制,认为只要采取井田制,那么今天的一切罪恶与社会矛盾肯定立刻消弭。

    只是……

    这些家伙的鼓噪,跟后世公知们的胡扯差不多。

    基本上谁信谁倒霉!

    “汉家历代天子,都曾有下诏嘉与士大夫更始,甚至先帝还曾明确下诏与民更始,更始是什么意思,你难道不懂吗?”。有人上干货质问道“易云通其便,使民不倦,诗曰九变复贯,知言之选。回家且好好读书吧!”

    此人的话,立刻就引起了许多法家学子的叫好声。

    说句实话,论起辩论,当今世界,还真没有那个学派辩得过吞并了名家后的法家。

    对鲁儒,看得惯的人非常少。

    这个莽撞家伙,很快就陷入了群情汹涌的讨伐之中。

    就连其他学派的儒家学子,这个时候也保持了沉默。

    毕竟这里是关中,是法家和黄老派的大本营,儒家的力量微乎其微,也就是孝武皇帝以后儒家才站住脚!

    但是,他也不是没有盟友。

    汉室的政治生态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儒家的原教旨主义者和黄老派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都很契合。

    马上就有几个黄老派的人出来打圆场,道“都别吵了,难道你们想在长安城面前上演全武行,丢我汉家读书丈夫的脸!?”

    嗯,这个借口,真是高大上,许多人立刻就闭嘴了。

    但,这个世界总是有人喜欢生事。

    那个鲁儒派的士子,一看有人声援,以为是自己人,当下大喜,肆无忌惮的道“正是!一帮不识大体的北人!”

    顿时,他就捅了马蜂窝了。

    北方的士子,那可不比南方齐鲁的儒家士子。几乎每一个北方的士子,哪怕是儒家的士子。那也是骑得了骏马,喝得了烈酒。拉的开硬弓的猛人!

    这些家伙中有很多可是具备了随时专职成游侠乃至于武将的强人!

    这个鲁儒立刻就倒霉了。

    只见一个铁塔般的大汉挤进人群,像抓小鸡一样,抓起这个家伙,举到空中,一对铜锣般的大眼睛,盯着他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看看?”

    那人张了张嘴,发现没有人站出来给自己打抱不平,再对比一下敌我双方悬殊的身体素质,只能灰溜溜的道“没什么。没什么……”

    这铁塔一样的大汉嘴角蔑笑一声,道“真是无趣,难怪当年连叔孙通都瞧不起你们这帮软蛋!”然后就将他放下来,毕竟,这周围可是有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在维持秩序,那些丘八可是有着格杀勿论的权力的!

    这汉子的这话,顿时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哄堂大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