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途中-《我是刘病已》


    第(2/3)页

    这八万人怨力,长安是不敢忽视的,当年大泽乡的八百根竹竿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掀翻在地,才有了汉室现在近一百年的江山。

    而大泽乡的起因就是因为,先秦徭役过多,陈胜吴广两人害怕徭役失期被斩,才蛊惑人心,顺势揭竿而起。

    齐郡在已经收当地民众更赋和口赋后,还让他们服徭役,这根本没有安好心,就是明摆着让百姓破产!!!

    吃相如此难看,已经到人神共愤的情况了,这根本就是逼着东南百姓,齐地百姓造反!!!!

    霍光知道,在北方,在关中,或多或少也有类似情况,只是大家的吃相不是如此难看罢了。

    霍光这时才明白,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东南之地想和平解决已经难于登天。

    “ 乱世当用重典,治国以正,治兵以奇。

    兵走偏峰而不败,国循正道而不衰。

    一曰智民,民智必开,国有偏谬而民可察可知焉,倘如此虽尧舜不能及也。

    二曰强民,民力必强,国行不义而民可废可止焉,倘如此三皇五帝岂不汗颜呼。

    三曰闲民,民无忧,天性乃发,遂得以求天道、公理。

    四曰尊民,有民乃有国,国乃民之子。吾尝见未孝父母者,未尝见不爱子女者也。倘如此正本清源,民之幸也!国之幸也。

    五曰富民,人富志长,恒产恒心!!”

    霍光喃喃自语说着,自己的曾经献给孝武皇帝的治国正术五法,便黯然失笑起来。

    在当时自己因为哥哥霍去病的原因,被恩封为奉车都尉,自己的第一封奏书就是这个治国正术五法。

    孝武皇帝看完哈哈一笑对霍光说道:“罚重,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

    故兴国行罚,获民利;用赏,则上重。

    法详,则刑繁;法繁,则刑省。民治则乱,乱而治之又乱。

    故治之于其治,则治;治之于其乱,则乱。

    民之情也治,其事也乱,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者!!”

    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刑罚重则爵位重;赏赐少更要刑法威严。

    意思是:爵位尊贵的话,君王就会尊重爱惜有了爵位的人民;此时如果刑罚重判那么人民就会因此甘愿为君王而死,所以国家强盛而用重刑事,就会让人民容易驾驭驱使;使用赏赐,那么君王的地位就会被重视。

    法律详细,实际上会减少刑罚的使用次数。

    如果让人民的意愿来治理国家,国家就会扰乱,一旦发乱被迫使用顺应民治的方法进一步治理,国家就会进一步扰乱。所以用稳定的治理秩序去治理,国家就会安宁;用不稳定的手段去治理,国家就会扰乱。

    人民的意愿肯定是希望国家能够好好治理,但是让他们七嘴八舌的参与政事就会扰乱。因此适用刑罚的时候,让犯罪情节轻的人受到重刑,犯罪情节轻的人就会失去自己的性命,那么将来犯罪情节会更重的人就会因为害怕而止步。

    如果执行刑罚的时候过于加重重刑犯而轻慢轻刑犯,那么轻刑犯就会不断进一步犯罪,重刑犯也就没办法阻止了。

    加重轻刑犯的刑罚,刑罚就会轻便无事,办理事情就会顺畅无阻,国家自然强盛;重罪过重,轻罪过轻,那么人民就会轻视刑法,刑罚就会大量发生,司法扰乱,国家就会衰弱。

    “辩慧——乱之赞也,

    礼乐——淫佚之徵也,

    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