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比去年扶贫工作检查表的相关材料,张睿明他们这批的扶贫工作组,还要对去年的扶贫试点工程进行验收评价,一一对周南的土鸡养殖社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扶贫组众筹项目中心的一名项目专员指出周南的一个问题,药品不应该放在仓库,需要特殊隔离时。 周南回答的非常迅速:“好,马上处理。” 张睿明看着这带着乡干部气息的土老板,神情专注,专心于自己的事业,让他又燃起一点对这次扶贫工作的信心。 之前见塞钱给张靓没成功,周南又把张睿明拉到一边。 “领导,我就是想要申报绿色认证,看看销路会不会好一些。”周南说这话时,自动缩头缩首,看起来非常卑微。 交谈过程里,即使怀有痛点和包袱,张睿明明显能察觉周南思路清晰,意识开明。相较于其他的兆林村村民,一心一意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只想在兆林村搞种植,在水利环境这么差的情况下,又有地形地质不利,多发天灾等因素的影响下,完全依赖于单一的农业生产,那基本就是一条死路,而要改变兆林村贫困现状,依托土鸡养殖业的发展,也许是一条还稍有机会的明路。 张睿明打定主意,准备好晚上开会时的讲话内容。 到晚上开会时,陈捷先将整个兆林村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一下:这村总共是200多村民,老人妇女为主,而这里生活的当地村民,全部以务农为主,他们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只有十几人,完全不像一般的农村,而且出去打工的都打不长久,因为觉得离孩子太远不好,家里还有老人,走不开,就回来了。但出去不回来的也有,少。在家乡,他们的全部收入,只来源于种田。 陈捷说到这,还提出一个问题:“对了,我还发现一个情况哦,我在这两天了,还没见到几个小孩,怎么这里没什么儿童吗?” 今天负责妇女组调研的张靓,此时默默说道:“我问过了,这里总共在村里的,只有13个小孩,1个老师,学校就是一个以前的猪圈,这个老师,我前面也和她聊了一下,她是属于特岗教师,而且是特岗教师里最难的一个,被分配到兆林这穷山坳里来,她说明年也一定要走,即使编制不要了,也必须走,这里实在呆不住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