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见小贝子宣读的圣旨,众大臣首先愣了一下。 先不说自登基以来,从来都没有缺席过朝会的永盛帝,这一次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风寒便误了朝会。 就说将已经告老的老太傅召回来与新任首辅共同主事这个操作,就让他们很是迷惑。 按照苍泰惯例,皇帝不能主持朝会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让皇子或者王爷主持,怎么现在诸位皇子都在宫里,却是由两位首辅大臣主事呢? 想到这,众位消息灵通的大臣不免想到了那个在暗中流传的消息。 难道皇帝陛下真的不是简单地受了风寒,而是被人谋害了? 因为怕有人趁乱谋朝篡位,所以才不让皇子参政,还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封锁了起来。 然而,这些他们也只是敢暗中猜想,谁也不敢将这话给说出来。 小贝子宣读完了所谓的陛下的口谕,众臣以为这种时候,除非有天大的事情,要不然应该也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找事情。 他们应该很快就可以下朝了。 然而,就在众人等着退朝的时候,吏部侍郎陆静思却上前一步。 “臣有本奏!臣要举报镇北王涉嫌两年前科考舞弊一案,还有结党营私,企图谋朝篡位之罪行。” 一句话,陆静思说得铿锵有力,却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在当场。 两年前,苍泰的一次科举的会试的过程中,当时的主考官发现有一部分考生答卷异常,有舞弊之嫌,于是上报了朝廷。 当时为了公平和严谨,慕谨曾经派人查过一次。 调查结果显示,那几名考生确实名不副实,本不能考上举人。 可是在乡试之前,他们都恰巧看过同样的几本书。 而这几本书又正好与乡试题目切合,这才幸运考中。 至于为什么这些考生如此的幸运,都在乡试之前看过同样的书,就怎么也查不出来了。 于是,那几名考生最后还是只保留了举人的头衔,却禁止参与后面的会试和殿试。 此时,竟然有人说两年前的那场科举舞弊案和镇北王有关,自然有人感觉到非常的震惊。 “你胡说!两年前,镇北王明明远在北羌,她怎么会参与京都的科举舞弊!” 说话的人是袁康。 这位直率的武将军向来直言快语。 第(1/3)页